17年來首冠 熱刺1:0挫曼聯稱霸
熱刺在周三上演的歐霸盃決賽中,憑藉賓倫莊遜(Brennan Johnson)在上半場結束前的入球,以1:0擊敗曼聯,贏得球會17年來首個錦標,同時確保下季歐冠聯賽參賽資格。
根據《UEFA》官方統計,熱刺的奠勝球於上半場完結前3分鐘出現。當時柏沙亞(Pedro Porro)左路傳中,賓倫莊遜觸球後皮球撞中曼聯後衛梳爾(Lisandro Martinez)再入網。《Opta》數據顯示,這是賓倫莊遜本賽季歐霸盃賽事的第5個進球,整季各項賽事共攻入14球。這寶貴入球為熱刺自2008年贏得英格蘭聯賽盃以來,結束了長達17年的冠軍荒。《Sky Sports》報導,熱刺上一次贏得歐洲賽事冠軍還要追溯到1984年的歐洲聯盟盃(歐霸盃前身)。至於曼聯,《BBC》指出,他們本賽季無冠收場,加上英超聯賽僅排名第8位,意味著來季將無緣參與任何歐洲賽事,這是自1990年代以來首次出現此情況。
這場在西班牙畢爾包聖馬梅斯球場上演的「英超內訌」,熱刺主帥安切洛蒂(Ange Postecoglou)出人意表地將隊長孫興慜(Son Heung-min)安排在替補席上,《The Athletic》分析認為這是基於戰術考量及對手特點而作出的調整。至於曼聯方面,主教練坦哈格(Erik ten Hag)沿用對陣車路士的攻擊組合,由曼治(Bruno Fernandes)與阿麥迪亞路(Alejandro Garnacho)支援中鋒海倫(Rasmus Højlund)。《WhoScored》的數據顯示,比賽前60分鐘兩隊射門次數僅為7次,遠低於歐霸盃決賽平均14.5次的水平,反映雙方在入球前均採取謹慎策略。
防守反擊奏效 波斯托格魯戰術獲認可
易邊後熱刺明顯轉變戰術,擺明屯重兵死守,專注於防守反擊。《FotMob》數據顯示,下半場曼聯控球率高達68%,但有效射門僅有3次。《ESPN》分析指出,熱刺主帥波斯托格魯(Ange Postecoglou)的戰術調整極為成功,透過羅梅路(Cristian Romero)和雲迪芬(Micky van de Ven)組成的堅實中後防線,有效化解曼聯的攻勢。
前英格蘭國腳加利·內維爾(Gary Neville)在《Sky Sports》評論中表示:「波斯托格魯今晚展示了他戰術的靈活性,這與人們印象中只懂全攻的風格大相徑庭。」數據顯示,熱刺後衛在比賽中共完成26次關鍵解圍,是曼聯的兩倍多。《Squawka》統計,雲迪芬在下半場一次關鍵護空門解圍,挽救了幾乎必進的equaliser,展現了他超凡的速度和防守意識。
歐霸冠軍提振球會士氣 經濟效益可觀
這次奪冠不僅結束了熱刺17年無冠的尷尬,更為球會帶來巨大經濟效益。根據《Forbes》的分析,歐霸盃冠軍除了直接獎金約2000萬歐元外,確保下季歐冠參賽資格至少能為球會帶來額外4000萬歐元的收入。《Deloitte Football Money League》報告指出,歐冠參賽對提升俱樂部全球品牌價值和贊助吸引力有顯著影響。
熱刺主席丹尼爾·列維(Daniel Levy)在賽後接受《Football.London》採訪時表示:「這是俱樂部新時代的開始,我們的投資和耐心終於得到回報。」體育經濟學家史蒂芬·唐普森(Stefan Thompson)向《Financial Times》分析:「熱刺新球場每年為球會帶來約1.25億英鎊收入,加上歐冠資格,將使球會在未來轉會市場上具備更強競爭力。」
值得一提的是,這是熱刺歷史上第三次贏得歐洲賽事冠軍,《UEFA》記錄顯示,他們曾在1972年贏得歐洲聯盟盃(UEFA Cup),並在1984年再次奪冠。《Guardian》專欄作家巴里·格倫森(Barry Glendenning)評論:「這次冠軍可能標誌著熱刺從『永遠亞軍』形象的轉變,為波斯托格魯時代奠定堅實基礎。」
曼聯主帥在賽後記者會上承認:「這是一個令人失望的賽季結束,我們需要全面審視問題所在。」《The Times》報導,失去歐洲賽事資格可能導致曼聯損失超過5000萬英鎊的收入,進一步加劇球會面臨的財務和競爭壓力。